慢慢放手陪你走人生路 陳德泉 發表於國語日報12版家庭 103.8.15
還記得大兒子要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,我和妻子正討論如何接送他上下學的問題,他在一旁大聲說:「我已經要讀一年級了,當然是自己上下學啊!」看著眼前這個小小孩說出這樣的話,我一點也不覺得驚訝。這是我們長期陪伴,放手讓孩子去探索世界的結果。雖然住家離學校不遠,為了安全起見,我與妻子還是不敢讓他獨自上下學。
開學前幾週,我和妻子輪流陪著大兒子上下學。上學時,我會選擇不同的路線,一路上和他玩觀察遊戲,觀察從身邊呼嘯而過的車子會有幾輛?會遇見多少種動物?放學時,邊走邊和他聊聊學校發生的趣事;當然,為了培養孩子獨自安全上下學的能力,我會提出各種問題,例如「如何穿越馬路安全到達學校?」孩子回答:「只要靠邊走,到校門口前才會遇到一個十字路口,有紅綠燈,還有導護阿姨會指揮交通,依照指示過馬路就可以了。」
漸漸地,我們只陪孩子上學,放學就讓他自己回家。過了一小段時間,大兒子已經能夠獨自上下學了,我們也不再常上學或接他放學。
八年後,小兒子也要讀小學一年級了。由於妻子長期在學校當志工,順理成章就和小兒子每天一起上下學,直到小兒子升上三年級,他都未曾自己上下學。
前年九月,妻子左腳不小心扭傷了,須休養一段時間,無法再到學校幫忙,當然也沒辦法陪兒子上下學。於是,換我陪伴小兒子上下學,我也再度和他玩起哥哥玩過的遊戲。
陪他上下學的第一天到第三天,我跟孩子一起出門去學校,放學時到校門口接孩子回家。第四天,我陪孩子到校門口前的馬路,讓孩子自己過馬路,並告訴他:「放學時,我會這裡等你。」隔天,我在離學校更遠的地方,放孩子自己走去學校,目送他踏著輕快腳步的背影進入校園。一星期後,孩子已經能夠自己上下學了。
身為家庭教育與成人教育的工作者的我,深知放心與放手的道理。要做到放手背後的放心,是要有所準備的,所以我選擇陪孩子一起經歷,讓過程變得有趣,循序漸進地教會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大兒子高中畢業,面臨七月大學指考的壓力時,我能做的還是放手讓他自己安排時間,放心陪他去面對未知的結果。我告訴他:「讀書不是人生唯一的事,盡力就好;懂得生活、與人相處更重要。」畢竟孩子的路要自己走,我沒辦法替他走,也不想強迫安排他走。我所能做的,就是陪他一起走,就像當初陪他上下學一樣。
作者介紹:現為恩物社會服務推廣協會理事長,在文章中還少介紹一個孩子,因為他是三個孩子的爸爸。